測量
嬰兒身高,最好由兩個人進行。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、髖關節和頭部,另一人用皮尺測量,從寶寶頭頂的最高點,至足部的最高點。測量出的數值,即為寶寶身高。
道具:兩本厚重、不易移動的書(如字典)和一把卷尺。
方法:在寶寶熟睡時,把一本書輕輕抵住寶寶的頭;然后將寶寶的身體放平直,在用一只手按直寶寶的同時,另一只手將另一本書抵在寶寶的腳掌后;最后把兩本書都立穩后,將寶寶輕輕移開。這時兩本書的距離就是寶寶的身高了。
溫馨提醒:無需天天為寶寶測量身高,兩三周測量一次即可。
相關知識點推薦:
寶寶能不能吃,年終大盤點!
更多嬰兒身高的測量方法>>教您為嬰兒準備圖書的好方法嬰兒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
一、遺傳因素 嬰幼兒的身材高矮、體質強弱以及發育狀態受其父母的遺傳因素影響很大。如果父母身材高大,體格健壯,沒有疾患,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就有了較好的基礎。如果父母體格不佳,有遺傳性疾病,嬰幼兒的生長受到負面影響的幾率就高。
但遺傳因素又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,例如:通過鍛煉、注意營養和加強疾病的預防,是可以在原來的生物遺傳基礎上改善和提高,使孩子得到正常生長發育的。
因為寶寶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較大,所以從父母的身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寶寶以后的身高,公式如下:
男孩未來身高(厘米)=(父親身高+母親身高)×1.078÷2
女孩未來身高(厘米)=(父親身高×0.923+母親身高)÷2
二、母親的健康因素 母親在
懷孕和哺乳期間的保健和營養直接關系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狀態。懷孕和哺乳期間要注意營養,并注意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,特別是傳染病。
三、營養因素 營養對體格發育,特別是對體重的影響很大,而且年齡越小影響越大。因為寶寶生長發育快,所需要的食物在質量上也要比成人的要求高。營養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物質的充分供給和合理的喂養方法。
要重視
孕期保健,保障孕婦有充足的營養;對嬰兒盡量采用
母乳喂養,并作好輔助食品的添加;要改善嬰幼兒的膳食營養,重視早餐的質量。
四、睡眠因素 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,是刺激孩子生長的重要激素。
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時內是不平衡的,其分泌量睡眠時高于覺醒時。睡眠不足會影響孩于長個兒,一般要求初生小兒每晝夜睡20小時,2~6月時為15~18小時;6~18月時為13~15小時;18月~3歲為12~13小時。
孩子每天所需
睡眠時間,個體差異較大,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時間較少,但精神、情緒和生長發育正常,也不必強求。
五、運動因素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骨骼的營養,使骨骼生長加速,骨質致密,促進身長的增長。
3~4個月前的孩子,每天應俯臥數次,以促進全身活動,并應隨著月齡的增長,及時培養翻身、爬、站、走等基本能力。
孩子不應過久地抱著或坐著,孩子抱著不便于活動全身,久坐會影響下肢發育。孩于學會坐后,常常不愿學翻身和爬
六、生活環境因素 嬰幼兒應該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,有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陽光,再結合鍛煉和營養,小兒的生長就較快。一年四季中,一般是秋季體重增長得快,春季身長長得快。
七、疾病因素 很多疾病都會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,一般急性病僅影響體重,慢性病則能影響身高。如果經過長期測量觀察,孩子的身高始終低于同年齡孩子平均身高的10%以上,則稱為生長遲緩;低于30%以上,則屬異常,都應及時診治。
相關推薦:
寶寶春季長高食譜
專家訪談:春季補鈣,讓寶寶“高”人一等!更多影響嬰兒身高的因素>>嬰兒的行為能力嬰兒保健
嬰兒身體矮小的原因 在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,因各種內、外因素的影響,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滯,引起生長延遲或障礙,最終導致身體矮小的,稱為矮小癥,發病率大約為1%。假如寶寶身高比同年紀、同性別健康兒低于30%以上或在同齡兒均勻值2個標準差或第三個百分位以下,就是患上了矮小癥。
一、家族性遺傳 寶寶的生長速度正常,骨齡也正常,矮小情況不嚴重,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,這屬于家族遺傳性身矮。
二、低體重兒生長緩慢 低體重兒即出生時體重小于2500克,無家族矮小史,也沒有內分泌異常的情況,生長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圍內,骨齡正常或落后。他們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,但有生長激素分泌節律的改變。
三、疾病或營養缺乏 如嚴重
營養不良,慢性心肝腎疾病,嬰兒期慢性
腹瀉等。這類寶寶矮小并不嚴重,內分泌檢查生長激素也不低,在調整營養、治療疾病后,身高和骨齡將有機會進入正常范圍。
內分泌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,生長激素缺少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腎上腺皮質功能增生等原因都可使孩子長不高。另外,全身性疾病如養分不良、心血管系統疾病、泌尿系統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等可導致機體代謝障礙,也可引起身體矮小。
四、精神因素 家庭環境的不理想,或者缺少母親的關愛和陪伴,容易引起寶寶身材過矮,這在國外稱為“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癥”。
五、垂體性侏儒 這是由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。罹患垂體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約為3:1,2~4歲時會發現明顯的生長落后,生長速度每年小于4厘米以下,不過這樣的寶寶肢體還比較勻稱,只是面容幼稚、腹部脂肪堆積,這是這種疾病的典型表現。此外,骨齡延遲常與身高齡相符,出牙、
換牙延遲,智力正常。
溫馨提醒:發現寶寶有矮小癥征兆時,應盡早診斷治療,將不良影響減到最低。
嬰兒身體矮小的解決方法
經明確診斷,有疾病的寶寶應直接轉向專科門診治療。而在排除各種疾病后,對于正常兒童和單純矮小寶寶,應該做到以下兩點:
方法一、定期體檢,觀察身高增長速度 1歲內每3個月一次,1歲以后6個月隨訪一次,2歲后每年身高的長速大于5厘米的寶寶就可以排除矮小情況。骨齡則一年復查一次。
方法二、采取正確喂養和護理方法 對于單純矮小的寶寶,在養護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:如保證充足睡眠,加強體格鍛煉與戶外陽光照射等,以促進其生長。同時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,但不可以因為寶寶身高矮就給寶寶吃大量的補品,特別是人參蜂王漿等一些給老人、婦女吃的補品,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,可能刺激兒童提早發育成熟,造成矮小。
相關推薦:
身材矮小與一歲內飲食有關更多嬰兒身體矮小的原因及解決方法>>嬰兒是否聰明的智力鑒定方法給嬰兒洗澡忌忽視正確方法
除了藥物治療,促進寶寶長高的三大處方就是營養、運動和睡眠。
一、均衡的營養供給 寶寶應有良好的飲食習慣,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、碳水化物及
維生素,特別要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(優質蛋白)。
蛋白質缺乏會直接影響身高增長。一些容易造成孩子身材偏矮的重要微量元素如鋅、鐵和B族維生素,在動物性食物中較豐富;鈣、磷元素及維生素D是骨骼生長的重要物質基礎。牛奶既含高蛋白又含高鈣,是很好的促進長高的食品。
二、適量的運動鍛煉 運動鍛煉能促進孩子骨骼、肌肉、關節、韌帶的發育和功能健全。可以在床上玩蹬腿、翻滾、爬行,或者進行
游泳、跳躍、
嬰兒操等運動,對寶寶的身高發育都會有一定幫助。
溫馨提醒:可以經常帶寶寶曬曬太陽,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產生,從而幫助鈣質吸收,對寶寶的骨骼發育是有利的。
三、保證充足的睡眠 根據不同月齡應該保證不同的睡眠時間,尤其是晚上要睡好。睡眠對寶寶的
生長發育實際上是有特別重要的作用,因為在每個睡眠周期里面,比如生長激素是在睡眠周期里面以脈沖形式分泌出來的。
從日常生活中也能感覺到,睡不好的寶寶吃不好、玩不好,特別難帶,所以有的寶寶睡眠質量特別差和睡眠特別不規律,身高和體重都會受到很大影響,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生育。
四、營造愛的生長環境 除了保證營養、睡眠和運動外,還應該盡量減少精神因素對寶寶身體發育的影響,為寶寶營造溫馨安全、充滿關愛的生長環境。這樣不僅有利于寶寶的身高發育,對寶寶的心理和智能發育也是有幫助的。
相關推薦:
讓孩子長得更高的秘訣 幫助寶寶長高的睡眠習慣 更多如何讓嬰兒長高>>體檢不規范,嬰兒一天“被長高”3.5厘米想長高--每2個月測次孩子身高
全面均衡的營養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是有利的,而某些食物對寶寶的
長高也會更加有利。比如:
菠菜:菠菜中富含鐵和鈣。很多寶寶可能不喜歡吃,所以可以嘗試把菠菜切碎加在其它輔食中。菠菜中含草酸,影響鈣質的吸收,在煮之前應該用開水燙一下。
胡蘿卜:富含
維生素A,能幫助
蛋白質的合成。寶寶一般不喜歡吃整塊的胡蘿卜,所以可以做成不同菜肴。比如榨汁喝,如果不喜歡胡蘿卜汁,可以跟蘋果一起榨汁中和胡蘿卜的味道。此外,做雞肉、豬肉、牛肉時可以把胡蘿卜切成細絲一起炒,這樣不僅可以調味兒,營養也更豐富。
雞蛋:特別是蛋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長。有些媽媽擔心蛋黃中含有的膽固醇對孩子不好,但是處于成長期的孩子不用擔心膽固醇值,每天吃1個雞蛋或者2天吃一個雞蛋,是比較合適的。
黑大豆:大豆是公認的高蛋白食物,其中黑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更高,是有利于成長的好食品。做米飯時加進去,或者磨成豆漿喝都可以。
相關推薦:
喂養7分飽寶寶長得更高 哪些食物不利于寶寶長高?
五款讓寶寶長高的理想輔食
讓寶寶長高的營養保險單 更多有利于嬰幼兒長高的食物>>產婦吃什么才有利于恢復身體母乳喂養有利于骨骼發育
運動鍛煉能促進孩子骨骼、肌肉、關節、韌帶的發育和功能健全。可以在床上玩蹬腿、翻滾、
爬行,或者進行
游泳、跳躍、被動操等運動,對寶寶的身高發育都會有一定幫助。
嬰兒被動操:適用于2-6月的嬰兒。方法共8節,每節4拍重復做4次。
一節 上肢運動:預備姿勢。嬰兒仰臥母親雙手將拇指放在嬰兒掌心輕握嬰兒雙腕,嬰兒二臂放于體側。
(1)二臂左右分開并舉,掌心向上;
(2)二臂前伸,掌心相對;
(3)二臂上舉,掌心向上;
(4)還原(同預備姿勢)
二節 肘部運動:預備姿勢
(1)彎屈嬰兒左肘,左手觸肩;
(2)左肘伸直放下還原;
(3)彎屈嬰兒右肘,右手觸肩;
(4)右肘伸直放下還原。
三節 擴胸運動:預備姿勢 (1)二臂胸前交叉;
(2)二臂左右分開;
(3)二臂胸前交叉;
(4)還原。
四節 上肢放松運動:預備姿勢。嬰兒仰臥母親雙手將拇指放在嬰兒掌心。
(1)左臂輕松向上舉至45度;
(2)左臂放下還原;
(3)右臂輕松向上舉至45度;
(4)右臂放下還原。
五節 下上肢運動:預備姿勢。嬰兒仰臥兩腿伸直,母親雙手輕握嬰兒腳腕。
(1)把嬰兒兩腿同時屈曲至腹部;
(2)兩腿伸直還原。
六節 兩腿輪流屈伸:預備姿勢。嬰兒仰臥兩腿伸直,母親雙手輕握嬰兒腳腕。
(1)左腿屈曲至腹部;
(2)左腿伸直還原;
(3)右腿屈曲至腹部;
(4)右腿伸直還原。
七節 兩下肢伸直上舉:預備姿勢。嬰兒仰臥兩腿伸直,母親雙手輕握嬰兒腳腕。
(1)嬰兒兩腿上舉與軀干成直角,臀部不離開桌面;
(2)兩腿放下還原。
八節 下肢放松運動: (1)輕抬左腿與桌面成45度;
(2)左腿放下還原;
(3)輕抬右腿與桌面成45度;
(4)右腿放下還原。
嬰兒主被動操:適用于7-12個月的嬰兒。 是在成人的適當扶持下,加入嬰兒的部分主動動作來完成的。嬰兒主被動操的動作主要有鍛煉四肢肌肉關節的上下肢運動,鍛煉腹肌、腰肌以及脊柱的橋形運動、拾物運動,為站立和
行走作準備的立起、扶腋步行、雙腳跳躍等動作。嬰兒每天進行主被動操的訓練,可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,為爬行、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。
嬰兒主被動操共八節,具體做法如下
第一節:起坐運動 (1)預備姿勢:嬰兒仰臥,兩臂放在軀體的兩側,媽媽握住嬰兒手腕,拇指放在嬰兒手心里,讓嬰兒握拳。
(2)把嬰兒雙臂拉向胸前,兩手距與肩同寬。
(3)媽媽握住嬰兒的手腕,慢慢拉引嬰兒向上、向前,但不要過于用力。
(3)讓嬰兒自己使勁坐起來。
(4)還原成仰臥姿勢。
第二節:起立運動 (1)預備姿勢:嬰兒俯臥,雙手支撐在胸前,媽媽雙手握住嬰兒肘部。
(2)握小兒肘部,讓嬰兒慢慢從俯臥位變成用雙膝跪地。
(3)扶嬰兒站起。
(4)雙膝再跪地,還原至俯臥姿勢。
第三節:提腿運動 (1)預備姿勢:嬰兒俯臥,兩肘支撐身體,兩手向前平放。媽媽握住嬰兒的兩小腿。
(2)媽媽輕輕向上抬起嬰兒雙腿,只抬高嬰兒的下肢,胸部不得離開床面。
(3)還原成預備姿勢。
第四節:彎腰運動 (1)預備姿勢:讓嬰兒背向媽媽站在前面,媽媽一手扶住嬰兒雙膝,另一手扶住嬰兒腹部,在嬰兒前方,放一
玩具。
(2)讓孩子彎腰前傾。
(3)鼓勵孩子拾取玩具。
(4)拾取玩具成直立狀態,復原。
第五節:托腰運動 (1)預備姿勢:嬰兒仰臥,成人一只手托住嬰兒腰部,另一只手按住嬰兒踝部。
(2)托起小兒腰部,使嬰兒腹部挺起,成橋形。并鼓勵孩子自己用力。
(3)放下小兒腰部,復原。
第六節:游泳運動 (1)預備姿勢:讓嬰兒仰臥,成人雙手托住小兒胸腹部。
(2)懸空向前向后做來回搖擺動作,鼓勵小兒活動四肢,做游泳動作。
第七節:跳躍動作 (1)預備姿勢:讓嬰兒面對面站在媽媽面前,讓媽媽用雙手扶住嬰兒腋下。
(2)媽媽雙手扶住嬰兒腋下,稍用力將嬰兒托起離開床面,讓小兒足尖著地,輕輕在床上做跳躍動作。
第八節:扶走運動 (1)預備姿勢:小兒站立,媽媽站在小兒背后,或前面,扶小兒腋下或前臂。
(2)扶著小兒,讓他向前邁步走。
相關推薦:
分階段運動是寶寶長高的催化劑
想寶寶長高多按摩這些穴位更多哪些運動有助于嬰兒長高>>嬰兒適當運動可提高智力吹泡泡有助于嬰兒語言發展